第二十八章 淮南牛肉汤-《梧桐树下的青春回忆》


    第(2/3)页

    我无语的看着胖子这货,心想这家伙家里也太特么有钱了把,给的压岁钱都是一百一百的,少个一条两条烟还发现不了,绝对一个有钱的货!

    “走胖子!平圩街头牛肉汤走起!”我拉着胖子说道。

    这时候陶小蓓看见胖子,也走了过来,“你俩说啥呢!”

    胖子看着陶小蓓又看看我,给了我一个你懂的眼神。

    “滚你大爷的,开不开路!”我踢了一跤胖子说道。

    “那啥!小蓓同学,你弄好了吧,我们上学去,胖子要请我们吃牛肉汤!”我笑吟吟的对着陶小蓓说道。

    陶小蓓点点头,我们三人骑着车子来到了平圩的街头,进到一家牛肉汤店!一人点了一份牛肉汤一个烧饼。

    说起牛肉汤,全国最有名的当属我们淮南的牛肉汤。这还有一个传说。

    相传在汉文帝十六年,刘安被册封为淮南王。

    王府御厨刘道厨艺高超,刘府上下均称其“老刘头”。

    淮南王于八公山上炼制仙丹,可佳肴送到山上时早已凉而无味。

    老刘头看到淮南王凉膳充饥,日渐消瘦,不禁冥思苦想,终出一策。

    老刘头率众家丁杀牛取骨,甄选草药及卤料熬制成汤汁,并备好牛肉、粉丝等配菜与汤汁一同担上山去。由于油覆汤表,久热不散。

    淮南王刘安尝后赞不绝口,牛肉汤便成刘府秘膳,后流入民间,代代相传。

    在五代十国时期,赵匡胤据兵八公山,攻打寿春也就是现在属于淮南市西部的一个县城寿险城。

    寿春守将刘仁瞻军纪严明,守城如命,尽管赵匡胤的部队顽强作战,仍屡攻不下,时间长了,外无救兵,内无粮草,赵匡胤反被兵困南塘。南唐也就是我们现在的淮南八公山。

    地方老百姓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最后把自家耕牛纷纷宰杀掉,煮成大锅汤,送进赵营,官兵喝后士气大振,一鼓作气攻破寿春城。

    后周显德六年,陈桥兵变,赵匡胤登基,始终忘不了南塘的牛肉汤。因此,民间称之为“神汤”、“救驾汤”。

    我们淮南人也基本都是吃牛肉汤的,越是老的小镇子,牛肉汤往往越好吃。在平圩街上,就有两家味道正宗的。

    外地也有号称淮南牛肉汤,但始终烧不出那种原汁原味的地道汤味来。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淮南靠近淮河流域,途径八公山,人杰地灵,所以全国各地号称淮南牛肉汤的全都不是正宗的淮南牛肉汤。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