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朝堂上一些原本坚定指责林诗雅的官员,也开始动摇,彼此交换着疑惑的眼神。 林诗雅的智慧如同一道光芒,穿透了李尚书精心编织的谎言,令压抑的气氛稍稍缓解。 “一派胡言!”赵侍郎见状,连忙跳出来反驳,“此乃孙将军的笔迹无疑,林诗雅你休要狡辩!” 林诗雅冷冷地瞥了他一眼,语气中带着一丝嘲讽:“赵侍郎如此笃定,莫非是亲眼所见?还是说,你早已知晓这所谓的密信,只不过是替人做嫁衣罢了?” 赵侍郎被她问得语塞,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 朝堂上,有几位老臣也开始低声议论,对林诗雅的质疑表示认同。 就在这时,一个洪亮的声音响起,打破了僵局:“陛下,臣孙某可以作证,此信绝非我所书写!我孙某对朝廷忠心耿耿,绝无半点叛国之心!”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看向声音的来源处,只见孙将军步履沉稳地走到大殿中央,他一身戎装,虽身陷囹圄,却依然挺拔如松, 林诗雅的心头一暖,在这阴谋重重的朝堂之上,能够得到孙将军如此信任,让她倍感珍贵。 两人之间,一种同病相怜的情感在压抑的氛围中显得格外耀眼。 “孙将军,你莫要再执迷不悟了!”李尚书慌了手脚,试图打断孙将军的话,“你与林诗雅狼狈为奸,罪无可赦!” 孙将军轻蔑地看了李尚书一眼,目光转向皇帝,掷地有声地说道:“陛下,臣愿以项上人头担保,此信绝非我所写!臣若有半点叛国之心,定当死无葬身之地!” 他的话语铿锵有力,震慑人心,让朝堂上的氛围变得更加微妙。 林诗雅与孙将军,一文一武,彼此支撑,让众人感受到了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林诗雅微微颔首,看向高坐龙椅之上的皇帝,再次开口道:“陛下,臣也愿以性命担保,绝无叛国之心。今日之事,分明是有人蓄意陷害,请陛下明察!” 她的话音刚落,就见大殿门口,一人缓缓踱步进来,此人身着一袭青色长袍,面容清秀,却透着一股阴柔之气。 他嘴角噙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目光如蛇般扫过众人,最终停留在林诗雅的身上。 “诸位,依我看来,此事或许另有隐情……”他微微一笑,清朗的声音却让在场的所有人感到一丝寒意。 公孙先生的出现,无疑给本就紧张的朝堂,又添了一把火。 他缓缓踱步至殿中央,举手投足间,尽显一股阴柔的做派,他故作高深地轻摇手中折扇,嘴角挂着一丝玩味的笑意,目光如毒蛇般扫视着众人,最后定格在林诗雅身上,仿佛在欣赏一只即将落入陷阱的猎物。 “诸位大人,依我看来,此事或许另有隐情……”他声音清朗,却带着一丝不容忽视的阴冷,如同一条冰冷的毒蛇在耳边吐着信子,“这封书信,虽不能百分百断定出自孙将军之手,但其字里行间,确实透露出几分谋逆之意。况且,林状元与孙将军私下会面,此乃不争的事实。如此看来,二人嫌疑甚大。” 公孙先生的话语,如同一把软刀子,看似轻柔,实则句句诛心。 他避开了对笔迹的直接质疑,转而从林诗雅与孙将军的会面入手,将“嫌疑”二字无限放大。 一些原本被林诗雅的辩驳说动的官员,此刻又开始动摇,目光中充满了狐疑。 赵侍郎见状,立刻抓住机会,大声附和道:“公孙先生所言极是!林诗雅与孙将军狼狈为奸,其罪当诛!” 朝堂之上,风向再次转变,林诗雅感到压力倍增,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漩涡之中,随时可能被吞噬殆尽。 她深吸一口气,努力保持冷静,脑海中飞速运转,试图寻找破局之法。 “公孙先生此言差矣。”林诗雅的声音再次响起,如同清泉般流淌过喧嚣的朝堂,她目光如炬,直视公孙先生,毫不畏惧,“你口口声声说我与孙将军嫌疑甚大,却拿不出任何真凭实据,你所谓的隐情,不过是你的揣测之词罢了。” 她顿了顿,环视四周,继续说道:“我林诗雅虽为女子,却也饱读诗书,深知忠义二字。我所做之事,皆为家国百姓。至于我与孙将军的会面,乃是为查明当年我林家冤案,我曾查到一些线索,此事与孙将军也有些关联,我等只为查清真相,绝无半点不轨之举,若有半句虚言,天诛地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