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和亲(上)-《兴唐》


    第(2/3)页

    想要拉拢,有三个方法,第一就给地,这个武则天是不敢给的,要么海外的地盘,那需不需要武则天赏赐?要么给利,对经营武则天不善长,如何给利?要么赏官爵,这个结果就是冗官。李治还在人世,再有皇上力量的掣肘,同样不敢动。官员就那么多,提拨了这边的人,就打压了那边的人。无论武则天怎么拉拢,最终要损害到另一方的利益。

    这些话不大好说出口的,可也不用说,李威也能听出来。

    这使他想到了后世的母亲,提拨了许多庶族地主。有人说打压权贵,这也是不对的,武则天打压的是反对她的关陇代北权贵,对山东门阀却采取了一些拉拢手段,然而这些门阀无动于衷,就是这样,母亲看到他们力量强大,影响力更大,也没有敢动手。可总要人支持,打压了关中门阀与权贵宗室后,只好提拨庶族地主。

    等于在造就一批新的群体成为新的权贵。对老百姓,并没有多少实际的改观。

    原来如此……

    这已经是统治者最核心的东西了。李威却感到十分沮丧,无奈地说:“狄卿,你的意思,我已经知道。此事我不管不问就是。”

    “正是,不问为上,一问反落了口实。也许太后正希望陛下过问……其实此事已是破竹,若没有错,这个月末自见分晓。但陛下,以后再有什么举措,无论是怎么样利国利民,有些人却是不能开罪得太狠,在朝野他们是一个个世家,一个个望族,但在朝中,却有许多大臣是他们的子弟,亲戚,或者半子(女婿)。这是本……”

    你没有掌握全部的权利,老百姓该当夜壶时,还要将他们当作夜壶。脑袋瓜子不能在这时候冲动。

    李威没有作声,他脑海浮现出李宗吾写的一本书——《厚黑学》。

    ……

    此时,在吐蕃高原上,没禄氏正准备迈出第二步。

    比起李威,她困难得多。也直接得多,为了“报仇”,为了母子的幸福,老百姓她几乎没有管,国家,自己都没有家了,那来的国家二字。但还是很难……

    让她利用智慧,利用时机,使儿子正式成为了吐蕃的赞普。可母子二人还是一个傀儡,这也是必然,芒松芒赞在世时,都是大半个傀儡,况且她们孤儿寡母。

    暂时忍耐下去。但不敢装疯卖傻,反而会弄巧成拙,再说,一个国家的太后,年幼赞普的亲生母亲,也不能这样做。也不敢表现得太聪明,这个分寸拿捏要很准确。

    然后等待时机。

    军国大权,她几乎一点也没有。可是忠于赞普的力量,在吐蕃也很强大的,这也是她的底气。论钦陵没有将他什么计划禀报于没禄氏,倒是有什么需要没禄氏帮助的,立即派人过来通知一声,好,你这样做一下,好,你那样做一下。没禄氏也忍气吞声地去做了。论钦陵也没有想到其他,甚至连一丝警惕心自始至终都没有产生过。

    可是没禄氏,还是能从一些渠道里,听到许多消息,包括论赞婆的又败。这一次失败,是一个安排,无关紧要的,双方交战模规都不大,伤亡不足千人。

    于其是为了交战,不如说是为了战略的需要。虽然黑齿常之生勇无比,但论赞婆提前就做好的心理准备,撤退得及时,黑齿常之也没有办法扩大战果。没禄氏却发现了一个大好机会,让人暗中大肆宣扬这次“失败”。

    史上的青海之战,论钦陵动用的兵力少,又是大胜,消耗仍然让吐蕃缓了好几年才喘过气。此次,交战规模是史上的数倍,并且等于是大败。吐蕃国内的压力有多大?

    许多贵族听闻后,立即表示反对,咱们吐蕃不能再打了。人家唐朝有多大,我们吐蕃有多大?人家唐朝有多少人,有多少钱。我们吐蕃有多少人,有多少钱帛?

    声势拉开,没禄氏这才找到论钦陵,故意半懂不懂地问道:“大论,我听闻武大论青海又败?”

    表情也很不满的。

    打输了,自然不满意了。但心中满意得不得了。

    “谁说的?”论钦陵不乐意地道。对这股谣传,他十分生气,然而不可能将所有反对的贵族一一杀死,也没有那个胆量。

    “我听到许多人在议论。”

    “既然赞蒙问了,臣就将真相告诉你。此次不是为战而战,只是做一个样子,让突厥人有胆量背叛唐朝。唐朝边境一乱,我国自然平安无事。”

    “我不是很同意……国家经青海一战,十分凋零。各部皆不象以前那样,对我们吐蕃忠心。此时依我的看法是与唐朝保证友好。两国通好,各部乱象立即消失。自己不强大,依靠外敌,终非长久之计。”

    “和好?”论钦陵冷笑一声,说道:“大非川一战后,我主动释放薛仁贵,就象唐朝表达过友好之情。又数次进谏,赞普也听从了臣的进谏,派了使者前去唐朝示好,并且请求再度和亲,然而结果呢?好象臣听说你也去过长安,结果如何?”

    论钦陵后来得知的,但只知道没禄氏去了长安,可去做什么,也再度疏忽,还以为她是一个小姑娘家,好奇,就象那次去南诏一样,到长安看看新鲜去的。因此,也没有细查。不过知道此事的皆是唐朝重臣,查也不大好查出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