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八章 又说向灯前拥髻(三)-《兴唐》
第(2/3)页
句句不离裴炎,连李治也讽刺了。
总之,这一次倒郝,裴行俭同样心寒。
数一数,这十几年,对国家最大的贡献,不是李绩、薛仁贵、刘仁轨的征东,也不是太子的两渠与青海之战,而是戴至德、张文瓘、郝处俊的兢兢业业,使国家太平。
李敬玄都算不上,只是与自己,还有马载,三人推选了一些适合的人才,进入朝堂。可论默不作声,为国为民,自己三人皆不及。再说还有青海之举。
戴张二人已死,还是刚死不久,仅存的大唐栋梁之材,就让某些人弄下去。
李治听了不作声,种种的事件发生,自己也有一部分责任。说道:“就给太子一月之期,此事勿议。”
“喏!”一起答道。
“各位爱卿,再说说西突厥的事,裴卿,各位宰相推举你去平定西突厥各个叛部。朕也觉得你是文武之材,你看如何?”
这一番话说得李治还是不大高兴的,不过与儿子一样,此次裴行俭同样立下重功,不好处罚。于是想将裴行俭再从朝堂上打发走。
“臣敢不奉诏命。不过河南干旱,国库并不丰盈,因此,此次臣,不打算动用太多军队,使国家财政困弊。”
“但有些不大好办,西域还有吐蕃的军队,另外各叛部军队众多……”李义琰提醒道。
这也是国家大事,暂且将太子带来的纠纷丢在一边。裴行俭说道:“在路上,臣就在想此事,心中隐隐有一些想法,也派了斥候前去西域打探。等到情报回来,这些想法才能证实。若是没有错,平灭西突厥,不会花费多大力气。”
实际上他早就想好的计策,可是要等太子登基的事平定下来,他才能离开。现在京城中,太子的力量,除了军队外,太过单薄。不象前几年了。
“计从何来?”李治问道。他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宝座危险,既然裴行俭一再打包票,大约是某个人,真的对儿子不轨。心中对儿子做派很愠怒,但对这个人的做法更愠怒。
但是吐蕃战败,西域的事,已经摆上议程。
“只是想法,大约需几千军队,另外护送泥涅师回故国,即可。”
泥涅师即是波斯王子,在波斯没有被大食消灭之前,与唐朝关系很是和睦。后来大食入侵,一部分势力残存在锡斯坦一带,到现在还在继续活动。但大部被大食吞并,包括波斯的皇室。
大食又从宗教奴化他们,不允许他们信仰祆教,改信伊斯兰教。波斯王子卑斯路斯不服,逃到唐朝求援,李治认为路太远,出兵有困难,婉言谢拒。这个做法仅是中庸之道,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坏。
然后派兵将卑路斯送到波斯边境疾陵城地,设置波斯都督府。安顿卑路斯与他的子民。然而大食继续北扩,卑路斯无奈,只好再赴唐朝求援,以求复国。然而此时唐朝面对吐蕃都吃力了,更没有办法出兵相助。于是卑路斯在京城病死,这个泥涅师就是卑路斯的儿子。
故国指的是波斯都督府,不是指的原来波斯国。
这样就可以将西突厥平灭?一个个不大相信,然而对军事大多数不懂。特别象裴炎之流,论权术,或者学问,一个比一个精通,但行军作战,两眼会茫然起来。
“那就散吧。”
让大家散去,不追究儿子,但也没有召儿子过来。
没有办法召见,这一个面圣,带着许多名全副武装的甲士做什么?你不放心,朕同样也不放心,若有一个万一呢?不但不召,在上阳宫左一层右一层布置了无数的羽林军进行拱卫。
……
李威听到外面的消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