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 夜寒月白(三)-《兴唐》


    第(2/3)页

    所以太子一直在观摩,大臣不以为太子没有本事,看一看,朝堂上的宰相有几个人仅四十岁就做了宰相的,不仅是资历的原因,还有一个智慧没有圆融的因素。

    因此在兴修两渠时,太子批阅了一些奏折,虽然还有缺陷,可思虑很长远了。抛开这份生涩不谈,有些批阅的结果,让戴至德他们都很佩服的。然而李贤呢,第一次监国,就慌忙地批阅奏折。

    不能急啊,第一次监国,皇上还在人间活着,学习吧!

    反正不能想,一想,觉得两位皇子差距实在是太大。

    于是低声说了一句:“刘仁轨那厮说得对,臣也想太子了。”

    一句话臊得李贤只好掩面羞愧而退。

    但回去后,反思了一下,没有想到自己做得太过急,只是感到不大妙,于是上奏,要求辞去监国之职。

    房氏说的有些话还是很有道理的,李贤醒悟得也很及时,可他上了这个火架,武则天怎么可能让他轻而易举地下来。

    李治将他又召见皇宫,说道:“跪下。”

    心情恶劣之极,这是第二次一见面就让他跪下来的。沉着脸说道:“何故辞去监国之职?”

    “父皇身体康复,儿臣不敢监国。”

    “你不是很想监国吗,还让朕将太子之位立于你吗?”

    “儿臣不敢。”

    “是真不敢吗?”

    “是……”

    李治猛地一拍桌子,震得茶杯一起跳出来,道:“你还有什么不敢的!”

    “儿臣……”

    “监!若是你没有你大哥做得好,休说太子,京城你都休想呆了!”

    不但不让他退,又从内宫里派了两个识字的太监,观察他的作为,起居。也就是白天一个太监站在旁边记他的所有言论,以及接见的大臣,所做的事。夜晚睡觉时,还要注视他夜里做了什么事。

    这样做,诸位大臣心里冷了一大半,许多大臣立即离开他这一条战线,不妙了,这样都感觉不出来,也休想在朝堂上混下去。

    然后又亲自主持了李显的大婚,改封李显为英王。又请一些宏学之士与有名气的大儒,指导李显学业,甚至下诏,让崇文馆的学士,教导李潞。才蛋大的孩子能学什么?

    ……

    燕子就回来了,一大群在东宫上空叽叽喳喳地叫着。

    碧儿在东宫与几个少女愁眉不展,一起看着远处。

    远处几个峨冠老者,手里正捧着一本书,读道:“王启监,厥乱为民,曰,无胥我,无胥虑,至于敬寡,至于属妇,合由以容……”

    刘群两眼茫茫地向碧儿问道:“良媛,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