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江流如此(三)-《兴唐》


    第(2/3)页

    武则天则是妙目连连,心中却在想道,好一个魏真宰,还有那个狄仁杰,这两个大臣皆是一时难选的人杰,不知道自己儿子如何从千万人中选出来的。十分欣赏,心中都有了与儿子抢这两个人才的念头。

    其实一干服侍的太监也扭过脸去,当作没有听到,这个魏元忠比朱敬则胆子还要大三分。史官更是小声地问:“这一段要不要记下来?”

    武则天转过身说:“记!”

    李治忍了忍,也没有办法,这些大臣威吓不起作用,就象这上书,不但骂了他,群臣大户一起骂了进去。满朝文武,那一个有这胆量?这样一想,火气下去了,语气也软了,温言说道:“朕也知,可是不易治理。若是举措不当,国家甚至会立即***,而不是等到两百年后。”

    “也许有方法。”

    “说来听听。”有比没有好,李治这几天为此都没有心思处理其他朝政。

    “陛下,臣听说过举贤不避亲仇。”

    “是,这才是君子之风。”

    “臣也无奈,可有一个人也许有办法,但陛下不能抱着亲之,或者仇之的想法。”

    李治与武则天皆茫然,这是谁啊,让李治又亲之又仇之?

    “是太子殿下。”

    “咳,咳,”李治又呛着了。

    太子是皇上的儿子,只能说亲之,怎么说仇之,史官拿笔的手在发抖,小心的问:“这一句记不记?”

    武则天这一回都不敢作主,倒是李治咬着牙说道:“记。”

    然后又说道:“既然他有办法,又是太子,为何至今不言?”

    “陛下,昔日臣陪太子殿下去少林寺为陛祈福,太子曾与臣交谈过此事。那时候太子还没有及冠,就有了一些想法。太子英明无比,又长大几载,这是国家的最大弊端之一,太子应当有一些更成熟的想法。“魏元忠将李威看得太高了,论权谋之术,李威未必很好,毕竟有一些前世的知识,彻底解决不大可能,能缓解的方法还是有的。去年交谈时李威也隐约说出,具体的未说,魏元忠也未问,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不能再拖,只好将太子拉下水去。于是顿了顿,又说道:“太子不能言。”

    “为什么不能言?”

    “是陛下让他不能言的。”

    “……”李治立即醒悟过来,哑口无言。

    这又让史官犯难,不知道该不该记。想了一下,既然仇之都记了下来,大约这句话也可以记,抹了抹汗,再次在纸上书写。

    武则天在边上说道:“你去对他说,国事为重。”

    “喏!”

    魏元忠退下,看着他离去的身影,武则天赞道:“陛下,此人可重用。一时清亮,朝中无人能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