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刘禅-《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1/3)页
    刘禅(公元207年—公元271年),字公嗣,小字阿斗,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
    蜀汉昭烈皇帝刘备之子,三国时期蜀汉末代皇帝,在位时间为公元223年到公元263年,共计四十年。
    刘禅在乱世中生于新野,多次陷入困境,幸得蜀国大将赵云出手相救。
    是刘备的长子,刘备于章武元年(公元220年)称帝,刘禅被册立为皇太子。
    三年后刘备去世,遗命诸葛亮、李严辅政,刘禅在成都继承帝位。
    刘禅在位前期,丞相诸葛亮开府治事,蜀国大小政事都是诸葛亮决断。
    当时蜀国内忧外患,诸葛亮遣使与孙吴修好,又平定南中叛乱,闭关养民,准备北伐。
    从建兴六年(公元228年)到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五次兴兵北伐曹魏,而刘禅坚定支持和拥戴。
    诸葛亮病逝后,刘禅任用蒋琬主持国政,对内主张休养生息;对外不再坚持北伐用兵,又提拔董允、费祎协助理政。
    后来三人相继去世,刘禅宠幸宦官黄皓,朝政日渐荒废;姜维则统兵在外,屡次兴兵北伐,收效甚微。
    景耀六年(公元263年),曹魏大军兵分三路伐蜀。同年十月,邓艾兵临成都,刘禅举国投降,蜀汉灭亡。
    刘禅前往洛阳,受封安乐公,于晋武帝泰始七年(公元271年)去世,终年六十五岁,谥号为思公。
    西晋末年,汉赵刘渊称帝,追谥刘禅为孝怀皇帝。
    时人对刘禅多有褒贬,诸葛亮、张温对刘禅不吝溢美之词;
    但如蜀汉孟达、王崇,孙吴薛珝、陆凯,曹魏权臣司马昭都认为刘禅庸碌,才德皆不足以配位,以致亡国。
    晋朝如史家陈寿、大臣李密认为刘禅被宦官黄皓所惑,因此误国;
    晋朝史家如常璩、张璠、孙盛认为刘禅虽庸碌懦弱,但本性忠厚,并无害贤之心。
    后世如宋末诗人陈世崇、元代学者郑玉等人对刘禅多有贬斥之语,认为他昏庸无德,亡国而不知耻;
    清初学者方苞认为世人对刘禅颇多诟病,但蜀亡实乃汉室气数已尽,并非刘禅之错。
    刘禅是刘备的长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
    刘备担任豫州牧时,驻扎在小沛(今江苏沛县),娶当地女子甘氏为妾,称甘夫人。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在荆州时,甘夫人生下刘禅。
    次年,曹操南征荆州,当时刘备驻扎在樊城(今湖北襄阳市樊城区),遭到曹军追击。
    曹军在当阳长坂坡追上刘备的部众,刘备丢下甘夫人和儿子逃走,所幸部将赵云在身边保护,母子才幸免于难。
    刘备曾娶孙权之妹为妻,即孙夫人;孙夫人骄横,纵容带来的孙吴士兵屡次违反法度。
    刘备认为赵云庄严持重,特命赵云掌管家中内事。后来刘备受益州牧刘璋邀请,率领大军西进入川;
    孙权听说刘备进兵益州,派人前来公安迎接孙夫人回吴,孙夫人私自将年幼的刘禅带走,诸葛亮派赵云率兵驾船,前往长江拦截,才将刘禅夺了回来。
    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晋位为汉中王,册立刘禅为太子。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五月,刘备称帝,册立刘禅为皇太子,派遣使持节、丞相诸葛亮授其皇太子印绶。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四月,夷陵战败后,刘备在永安县的行宫去世。
    刘备临终托孤,遗命丞相诸葛亮、尚书李严共同辅政。
    同年五月,刘禅在成都继承帝位,时年十七岁。刘禅尊刘备的皇后吴氏为皇太后,立张氏为皇后,改元建兴,大赦天下;
    晋封诸葛亮为武乡侯,任命李严升为光禄勋,封都乡侯;其他文臣武将如赵云、吴懿、魏延、王连、杨洪等,全都加官进爵。
    刘禅登基后,丞相诸葛亮正式设立丞相府,以治理国家政事。蜀汉的政事不论大小,都由诸葛亮决定。
    蜀国内忧外患,南中诸郡叛乱不断,先是益州郡豪强大族雍闿造反,把太守张裔抓起来流放到孙吴,然后占据本郡反叛;
    与此同时,越嶲郡的蛮夷部族首领高定也起兵反叛;不久,牂太守朱褒占据本郡叛变;而且夷陵之战后,蜀汉与孙吴的同盟关系也濒临破裂。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