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 盟誓追随-《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第(1/3)页

    第196章 盟誓追随

    万众瞩目之下,最先走下马车的并非桓熙,而是他的母亲司马兴男。

    司马兴男身穿华美又不失庄严的命妇礼服,周身珠围翠绕,尽显雍容华贵。

    灵钧台内外,人山人海,司马兴男看向随后走下马车的桓熙,埋怨道:

    “这样的盛会,本该只让令姜(谢道韫)陪同你出席,可你倒好,非得让老身掺和进来。”

    桓熙知道司马兴男心口不一。

    司马兴男这人,平生最喜好出风头,这样的盛会如果不让她出席,往后少不了要听唠叨。

    桓熙伸手将谢道韫、阿满一一扶下马车,笑道:

    “没有母亲十月怀胎,悉心教养,哪有孩儿今日的风光,今日会盟诸部,自当与母亲共同接受河西各族的顶礼膜拜。”

    说着,桓熙上前便要搀扶她,司马兴南疑惑道:

    “熙儿这是何意,莫非真以为老身年迈,已经走不动路了。”

    司马兴南嘴上说着老身,其实也才四十一岁。

    桓熙正色道:

    “孩儿蹒跚学路时,总是母亲牵着我的手,小心呵护。

    “如今也该是由孩儿搀扶母亲,登上这处高台。”

    司马兴南闻言,心花怒放,只感觉自己果真没有白疼他。

    灵钧台的台阶上,桓熙稍稍落后一级,搀扶着司马兴男,而谢道韫则牵着阿满走在二人身后。

    对于这样的安排,谢道韫并无怨言,莫非还能让儿媳走在婆婆的前面。

    孝道自汉朝以来一直都属于是政治正确,尤其是魏晋时期。

    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演讲稿中,就明确指出,魏晋的社稷是禅让而来,以忠治国的说法天然就站不住脚,唯有推崇孝道,以孝治国。

    所以才有李密在《陈情表》中提到的那句: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司马兴男觉得这是自己人生中最风光的一天。

    她过去在建康城中与人炫耀儿子,哪能与今天的排场相提并论。

    走上灵钧台,司马兴男将手抽了回来,她扫过跪倒在台上、台下的人群,感动道:

    “熙儿,你有心了。”

    桓熙轻声笑道:

    “古人有彩衣娱亲,卧冰求鲤,孩儿不过是搀扶着母亲走了一段路,何足道哉。”

    就冲桓熙这态度、这表现,桓温在司马兴男的心里,哪还有立足之地。

    也难怪司马兴男事事都偏向这个嫡长子。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