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 无罪遭祸-《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第(2/3)页

    甚至朱序还在让秦州各郡县调集粮食,准备供应桓熙大军西出,可谓是做足了样子,就连秦州各地官员也都被蒙在了鼓里,更别说是潜伏在西平、金城的内应。

    鲜卑破多兰部,又称高平鲜卑,在鹿结鲜卑与乞伏鲜卑相继离开河套地区后,西套平原西南部的高平川(今宁夏固原)便由他们占据,因而得名高平鲜卑。

    破多兰部在西晋末年翻越阴山时,一支选择了东出,居于代地,臣服拓跋鲜卑,助其建国,部落名称被简化为多兰,此后又被音译为贺兰部,也就是代国的重要组成部分,鲜卑贺兰部。

    另一支也就是如今的高平鲜卑,他们起初实力弱小,居于高平川,依附河套霸主铁弗匈奴。

    只不过随着铁弗匈奴外强中干的本质暴露以后,高平鲜卑逐渐脱离了铁弗匈奴的掌控。

    高平鲜卑有六千余帐,数万人口。

    早些年,因为后赵在关陇厉兵秣马,准备攻打前凉,高平鲜卑唯恐殃及池鱼,于是主动西迁,如今正居住在银川通往麦田无孤山的必经之路上。

    也正是因为有破多兰部的存在,乞伏司繁完全没有考虑过桓熙能够从银川进攻麦田无孤山的可能。

    毕竟破多兰部一直以来与乞伏鲜卑关系密切,哪怕桓熙是要借道,也会暗中派人通知。

    唇亡齿寒的道理不仅是汉人知道,面对这个乱世,陇右地区的鲜卑各部也明白要守望相助,才能维持自己的独立。

    破多兰部南下已经数十年,依然没有改变他们追逐水草、居无定所的游牧习性,如今正放牧于眴卷旧城(今宁夏中卫)附近。

    眴卷县设置于汉武帝时期,原本隶属于安定郡,东汉时,当地爆发羌族起义,中原王朝自此失去对眴卷县的控制,眴卷县城也因此被废弃。

    破多兰部的酋长破多兰目尘并不知晓危险将至,实际上,他也完全想不到自己能有什么危险。

    营地内载歌载舞,破多兰目尘正与贵族们举杯同庆。

    此前一段时间,破多兰部又新得了一批小牛犊,这无疑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

    牛是四季发情的动物,与季节性发情的羊不同,羊在夏季基本是不产崽的,因此只有春羔、秋羔、冬羔。

    夜色中,一支精锐骑卒已经悄无声息的包围了整个营地。

    破多兰部虽然并没有臣服于桓熙,但也从未有过不敬。

    哪怕桓熙过去抽调西套平原的弓骑南下,破多兰部也不曾劫掠银川,就是担心惹来桓熙的报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