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贾蓉、可卿、凤姐、妙玉、二姐、三姐等,为一波,都在16-18之间, 晴雯、香菱、宝钗与袭人等人同庚,为第二波,年龄在13岁豆蔻年华。 宝玉、秦钟、黛玉、探春、惜春为一波,6到10岁之间,惜春最小,6岁,宝玉10岁。 …… 第四、关于贾府抄家 曹雪芹判词: 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分明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高鹗后四十回狗尾续貂,不仅因宝玉高中,贾府起死回生,贾珍被发配的罪名简直莫名其妙。 且看107回终审: 贾珍强占良民妻女为妾不从逼死一款……尤二姐之母愿结贾珍之弟为妾,并非强占。 再尤三姐自刎掩埋并未报官一款,查尤三姐原系贾珍妻妹,本意为伊择配,因被逼索定礼,众人扬言秽乱,以致羞忿自尽,并非贾珍逼勒致死。 但身系世袭职员,罔知法纪,私埋人命,本应重治,念伊究属功臣后裔,不忍加罪,亦从宽革去世职,派往海疆效力赎罪,贾蓉年幼无干省释。 读了几遍也看不出罪在哪儿?就是尤三姐自刎掩埋并未报官?这算个球事! 在比如妙玉之殇,就是为了写死而写死,莫名其妙的便被强盗害了,之前的草蛇灰线,毫无作用。 …… 按曹雪芹草蛇灰线、伏脉千里隐含写法,我更愿意相信贾府灭亡隐含惊天秘密。 【北静郡王在四王中,惟北静王功高,及今子孙犹袭王爵。】 王爵世袭,并未减等,而且是实权,路奠秦可卿不合规制。 【水溶:小王虽不才,却多蒙海内众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另垂青目,是以寒第高人颇聚。令郎常去谈会谈会,则学问可以日进矣。】 一个实权郡王,广交天下势力,还要把宝玉拉进去长期玩耍,这是要作甚? 【水溶又将腕上一串念珠卸了下来,递与宝玉道:今日初会,仓促竟无敬贺之物,此系前日圣上亲赐鹡鸰香念珠一串,权为贺敬之礼。】 前天圣上送的念珠啊?转眼就送人? “鹡鸰”是何意?是兄弟啊?!鹡鸰香念珠是兄弟想念之意,圣上已然在向北静王示好! 【说毕撩衣,将系小衣儿一条大红汗巾子解了下来,递与宝玉,道:“这汗巾子是茜香国女国王所贡之物,夏天系着,肌肤生香,不生汗渍昨日北静王给我的,今日才上身若是别人,我断不肯相赠二爷请把自己系的解下来,给我系着。”】 【忠顺王亦云:`若是别的戏子呢,一百个也罢了,只是这琪官随机应答,谨慎老诚,甚合我老人家的心,竟断断少不得此人。】 忠顺王极喜琪官,北静王将如此贵重之物送给琪官,何意? 贾家抄家不是简单获罪,“漫言不肖皆荣出,家事消亡首罪宁”,宁国府贾珍父子卷入了北静王对皇帝的谋逆之中,连累贾元春被赐死,为“虎兕相逢大梦归”。 即便不是谋逆,也是源于忠顺王与北静王两头巨兽绞杀的牺牲品。 …… 《红楼梦》的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是虚拟的,但故事所映射的现实生活却是真的。 《红楼梦》是小说,不是史书。 虽说是虚构的,莫把虚构的故事,当成史书研究。 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紧贴生活,又不是生活的简单复印。 它有生活原形,只不过这个原形不在一人,也不在一处,它是众多生活现象的高度集中。 So,本书是在架空的基础上再次架空,除了红楼梦中的原型,其他也都是虚拟的,只要逻辑上通则可。 再强调一次。 本书为架空,年龄设定为三个波段,或有出入,无需纠结。 贾蔷、可卿、凤姐、妙玉、二姐、三姐等,为一波,都在16-18之间, 晴雯、香菱、宝钗与袭人等人同庚,为第二波,年龄在13岁豆蔻年华。 宝玉、秦钟、黛玉、探春、惜春为第三波,6到10岁之间,惜春6岁,宝玉10岁。 有了此基准线,剩下的年龄便容易增减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