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六十四章-《重生之我是大明星》
第(3/3)页
当然迪卡普里奥在职业上精益求进和重视表演艺术成就,还是让人相当惊叹的劳模典范之一,最后摘得奥斯卡影帝,也不乏此次评委们同情给他一座小金人,以安慰他多年的努力。
可如果认为绚丽的场景,美轮美奂的镜头视角,以及狂虐男主就是这部电影吸引人的地方,那就大错特错的。
如果这部电影就是拿着冷酷、无情、暴力、残忍、血腥、裸.露、性.侵,以及非人小李当噱头的话,这部作品充其量也就是个二流,之所以这部电影在前世能够获得诸多赞誉,关键还是在于其内在的深度。
《黄也练人》在情节上的设计并不比同期上映的其他影片更高明,然而据当时的媒体报道,电影结束时,荧幕前的美国观众全部被震撼的坐在椅子上不能动弹,一部电影的魅力就在于这样的感染力。
即便是对美洲大陆历史不熟悉的人,这部《荒野猎人》也将和这段历史没有任何关系的人的目光成功的吸引了过去,就凭这一点,它已经可以在影史上留下光辉的一笔。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只是,当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复杂的时代背景和严酷的大自然环境里,便多了几分历史沉重感和血腥感。
故事的背景是在19世纪的美国,尚属蛮荒之地的北美中西部遭到了大量开拓者的入侵,当地的土著被携带现代武器的西方入侵者屠杀,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他们多次反抗,于是便有了达科他战争、红云战争、黑山战争等战役。
虽然拥有精湛的箭术,以及对地形的熟悉度,土著们获得过一些胜利,但最终还是败于现代文明的火炮之下。
最后土著们不得不在内布拉斯加州的罗宾逊堡与白人签订了拘留地协议,并开始了四处漂泊的生活,美洲平原的马背文化和神秘的西部处女地,也很快消湮没于历史长河之中,《荒野猎人》的故事,就是这段历史中的一段插曲。
如果真要解读,种族之间的矛盾有太多可说的东西,当人们再度回望当年的这段历史,带着枪炮入侵的西方入侵者和拿着箭矛自卫的土著谁到底代表着“文明”,谁又代表着“野蛮”?
西方入侵者有着最先进的思想和对上帝最崇高的信仰,却一样屠杀土著、强.暴女子,甚至丢下伙伴,残害朋友,而茹毛饮血的土著人带着落后的兵器削人头皮,却救下荒野中落单的白人,并悉心照料。
文明和野蛮的界限在荒野中似乎模糊了,最后只剩下人性本初。
抛弃信仰,自私自利的菲茨格拉德,身处劣境,却依然保持良善的格拉斯,最终不过是人性与人性的较量。
所以,在宋铮看来,这部给人感觉有些“简陋”的电影,完全当得起史诗这个称号,史诗电影未必要拘泥于冷兵器时代的英雄传记,或气势恢宏的战争场面,史诗的核心在于通过个体角色的故事,呈现波澜壮阔的历史或英雄传奇,从这个角度而言,《荒野猎人》就是一部标准的史诗。
19世纪初的美国拓荒时期,这是一个弓箭与火药、野蛮与文明对立的时代,白人与土著对抗、拓荒与杀戮并存,构成影片的史诗基调。
电影在这种基调影响下赋予主角格拉斯强壮的体魄、坚韧的精神,及传奇的经历,使人物符合拓荒的时代精神,及史诗所需塑造的主角形象。
复仇与生存共同构成这部荒野史诗的主题,格拉斯的复仇是情节发展的推动力,仇恨驱使他在奄奄一息之时,爆发出强烈的求生欲,在极端苦寒的荒原中茹毛饮血、生食腥膻,以告别文明,重返野蛮的人类生存本性完成了由死到生的“还魂”。
西进拓荒,这个宏观的史诗背景使得“生存”与“复仇”的主题,不再局限于主角格拉斯这个个体,而是升华至整个时代。
剧情线中的兽皮贸易是文明向野蛮的索取,印第安人的追杀报复则是野蛮对文明的回击。格拉斯的求生如同西进的“文明”对抗自然险阻所爆发出的拓荒精神,格拉斯的复仇亦如同印第安人为失去的家园亲人而抗争。
所以,在影片中这个“生存”与“复仇”并列的时代,“生存”是文明在野蛮中的生存,“复仇”是野蛮对文明的复仇。
这对互逆的主题构成了剧情核心的矛盾冲突,主角格拉斯组建起的“文明”与“土著”结合的家庭,促使他成为互逆主题的交叉点,这也注定了他不可逆转的悲剧宿命。
故事的结尾,复仇成功的格拉斯却在臆想中看着妻子的身影渐渐远去,最后一个镜头定格于他的表情特写,不是释然,而是迷茫。
复仇的一时之快,无法挽回逝去的亲人,更无法逆转格拉斯孤独的命运。这就如同在文明的炮火中失去家园土地的印第安人,用再多的复仇与杀戮也无法挽回他们骄傲的野蛮。悲剧不只是属于一个格拉斯,更是属于一个民族,一个时代。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