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百三十二章-《重生之我是大明星》
            
            
            
                
    第(2/3)页
    转天,操劳了一夜的宋铮被林欣如撵着起了个大早,也没给对方回电话,而是直接开车去了央视。
    宋铮能答应上春晚,导演组自然是欢迎不迭,别人上春晚那要突破重重关口,一审,二审,三审,N审的,有的甚至还要走门路,可宋铮显然不需要这些,作为国内的一线顶级大咖,他是有直通车门票的。
    和导演组商量过后,宋铮的节目最终定为两首歌,一首独唱,一首和程龙,谭静的合唱,至于他提出的带着T-ara六个韩国姑娘一起上台的事,导演组也没有拒绝,到时候,宋铮独唱的时候,在后面伴舞就行了。
    商量完,导演组甚至还拿出了今年春晚的策划方案,让宋铮给把关,宋铮推辞不过,也只好答应了。
    今年的春晚主题和以往有些不同,往年的春晚更像是一场先进事迹报告会,今年则朴素了很多,以“家”为切入点,从主观视角走近每一个寻常百姓家,流露出一种合家团圆的浓浓深情,最终传达出国人追求家庭和睦的传统理念,即家和万事兴,看得人心里备感温暖,只是最终在大年夜拿出的成品能不能让国人满意就不好说了。
    说心里话,最近这几年的春晚办的越来越无趣了,就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每年春晚结束之后,网络上都是吐槽一片。
    可偏偏人们就是不长记性,每年春节临近,春晚都会成为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春晚由谁主持、节目单何时发布、节目设置上有哪些创新、有哪些当红的明星会出现等,这些都会成为每年此时大家热议的内容。
    春晚的导演组也的确是尽力了,然而,面对亿万观众的荧屏传统“年夜饭”春晚,虽然不乏新亮点,但依然是年年都有人期待、有人叫好,有人失望、有人质疑。
    流水的春晚,铁打的吐槽。
    在很多观众的印象里,春晚每年都是近乎程式化的流水线作业:要有歌要有舞,要有相声要有小品,要有戏曲要有流行音乐,要有杂技要有魔术。
    从1983年至今,从“全民.联欢”到“全民吐槽”,春晚这桌年夜饭已经做了25年,似乎每个国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春晚“菜单”。
    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春晚,春晚所承载的期望和被赋予的意义,似乎已经远远超出了晚会本身。
    可不管失望也好,质疑也罢,大年三十这一天,依然会有十几亿的观众守在电视机前面,这或许都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毕竟春晚是凝聚了十几亿中国人亲情与乡愁的符号,已经成为几代中国人的文化记忆。
    如今,春晚更是衍化为国人的过年习俗,挥之不去。
    这就像过年回家的车票、大年三十晚上的团圆饭一样,一样都不能少!
    事实上,观众对春晚也不必太苛求,说起来,它不过是一顿文化的团圆饭,春晚的意义更多还是在于陪伴。
    它年复一年地陪伴百姓迎接新年钟声,陪伴无数家庭包饺子、吃年夜饭,陪伴一代代孤独的海外游子感受浓浓的中国年味儿。
    既然是团圆饭,其味道如何,显然已不是最重要的。事实上,一道已经吃了25年的大餐,要想年年有新意、场场有突破,要想让每一名观众都满意,根本没有可能。
    换言之,对春晚观众应该更从容、轻松一些,以平常心待之,对形式和内容不必太过苛求。虽然每年都有人抱怨春晚不尽如人意,但如果不看春晚,这个春节或许会让人觉得多少有些遗憾。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自古以来就十分热闹、隆重。自从由中央电视台以春节联欢晚会的形式介入中华民族过年的程序之后,中国人过春节的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它使人们猛然意识到过年这个过程,除了吃喝等内容之外,还有更吸引人、更让人有所期待的东西。
    在春节这个辞旧迎新的重要时刻,无论是个人、家庭还是社会、国家都饱含着太多的留恋、希望和期盼,有着强烈的话语诉求。
    在往昔的岁月里,这种心情、这种诉求是难以完全表达的。春节联欢晚会在除夕之夜利用电视媒体、艺术的手段为十几亿华夏子孙构建了一个温馨的、欢乐的、祥和的、充满希望的公共话语诉求空间,它使人们一边咀嚼着年夜饭,一边享受艺术,一边沉醉于晚会营造的氛围之中,人们积存了一年还没来得及说,甚至还在酝酿着的来年的许多话语通过主持人、演员、节目、晚会一一表达出来,老少皆宜,雅俗共赏。
    不仅如此,晚会还充分地表达了社会和国家的诉求,努力表达国家的意志和社会各阶层的心声,这就使春节联欢晚会获得了普遍的意义,不仅老百姓需要,国家和社会各阶层都需要,甚至全球整个华人世界也需要,春节联欢晚会成了中国人过年的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对“春晚”存在各种争议,废除“春晚”的声音也不停息,实际上春晚已经成为了一种民俗。
    每年除夕,全世界的华人都以不同形式,在不同程度上关注中央电视台春晚。除夕,国内公众大多数家庭在家收视春晚。春节期间,海外华人春节集会,播放中央电视台“春晚”或者它的录像,往往成为了一个必然节目。
    1983年,央视举办春节联欢晚会应该说是一个偶然事件,那个时候,估计谁都不会想到,现在这台晚会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新民俗,新文化”,每年除夕夜必看的电视大餐。
    从1983年的第一个央视春晚到现在,今年已经是第25个春晚了,25年啊,曾经牙牙学语的婴儿,如今都已人到中年,还记得第一届春晚上,李谷伊老师一口气唱了九首歌吗?
    还记得《西游记》大火后,师徒四人多次陪大家过春晚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