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真要说起来,这部《一九四二》,冯晓刚的导演功力还是有体现的,每每看到快哭的时候,故事又马上会转移观众的注意力,让观众收起眼泪,偶尔还会掺杂一些黑色幽默,让人啼笑皆非。 宋铮仔细想想前世的观影经历,真心觉得冯晓刚这部《一九四二》并不是一部枯燥的作品,电影时间146分钟,一开始他也在想会不会过长了,后来进入电影后,就完全忘了这回事,根本是多虑。 两个多小时的电影,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讲述一个令人无法冷静的故事,造成的无奈感和心理反差格外强烈,除了神父那部分显得有些做作和拖沓外,其余的故事进展得不紧不慢。 故事的主线也非常清晰,分两条线索展开,一条是逃荒路上的民众,另一条是国.民.党政府。 在灾区河.南与陪都重.庆之间切换自如,形成对比鲜明的强大反差效果,对天灾的无奈感,与对人祸的讽刺味昭然若揭。 逃荒路上的主线基本围绕着老东家展开,老东家经历了十分戏剧化的一段逃荒经历,从痛苦挣扎到愤恨无奈,从最初的人丁兴旺到最后全家人死的死、散的散,只撇下他独自一人,真正告诉观众什么叫兵荒马乱、饥荒逃难的年代。 而花枝、星星等女性角色面对灾难不得不做出一些痛苦、无奈,却又充满存活希望的选择,也算是为了家庭的存活献出绵薄之力。 栓柱对于孩子的情感执念与老马挂在嘴边的“保命”信念作比较,虽然略嫌做作,但还是十分现实地将一个忠实马夫作为中国奴仆,与一个圆滑厨师作为日本奴隶的差异化结局残酷地表现出来,让人绝望与苦痛不堪。 政府方面李培基体恤民情的执着与蒋鼎文蔑视难民的冷酷相对,到最后李培基也表达出对官场的无奈,以及注重形式的口号排练与惨造欺凌的完败战役,都表现出国.民.党政府实质性的腐败无能,最可悲的是,事实的真相竟然要靠一个外国记者,突破层层阻碍,反映到老蒋处才能得到还原与引起重视。 电影中的配乐不多,没有去故意煽动人的情感,说实话,两个多小时流水账一般的电影像极了纪录片,但在这基调理性的故事里,冯晓刚像是拿着一条细腻的感性长鞭,一下又一下慢慢抽打着观众的内心深处。 你疼一下,再让你缓一下,反复交错。 宋铮个人还是比较偏好冷静的叙事方式,这样更加能让人感觉到故事本身的痛苦与无奈、挣扎与冷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