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磨刀》
第(2/3)页
师父仅仅是度师,即将自己引度入玄门之人,有了师父,就意味着
已走近那玄妙无比的道,接下来的事,便是认真虔诚修行。
紫霞神君问道:“你可知那少年的身份,还有他师父是谁?”
王紫玄摇了摇头,说道:“他师傅来头再大,还能比您更大不成?”
紫霞神君看了她一眼,说道:“那还真不一定,你看这年轻人腰间的斩恶刀,可不简单。他师父我已经打听清楚了,是那传说中的战龙者,宋恒。宋恒这个人,我没见过,但是听传言,他曾在武当山上,跟和风真人切磋过。”
王紫玄对宋恒,可是很熟悉的。她经常以这位前辈为榜样。
宋恒前辈行走江湖的口号是“有真龙处斩真龙”,王紫玄也给自己想了个口号,“有不平处斩不平!”
什么是不平?在她看来,梅晋以这么高的境界,欺负一个年轻晚辈,那就是不平!
紫霞神君看见她的样子,叹了一口气,说道:“你要是想帮他,就去帮吧,不过后果自负哈。我稍后就带着你的师弟们,早点离开这里。接下来事情有点严重,你可能要等我消息,说不定就让你去冰雪州的。”
听到终于能离开这地方了,王紫玄很是开心。
师父要走,她还是有些舍不得的。修道一事,若遇迷惑处,或自悟,或求于师父,或访道,如此才能精进。因而,师与徒的命运便通过道仅仅绑在了一起,从茫茫人海中的素不相识,到修行路上的同舟共济,这就是求道之路,其终极目标,是永恒。
紫霞神君摸了摸她的脑袋,看了看谢宝树,说道:“修行路上,有一关,名曰情关,你可要注意了。”
王紫玄,有些不明白师父说的话。
紫霞神君却是不再说,转移了话题。师徒情分,始终是很浓厚的。弟子拜师,必宣读拜师贴并当众在祖师坛前立誓,不悖理大道、不违于师训、不偷盗邪淫之类,誓言一出,天地皆知、鬼神悉闻,若有丝毫悖离,自遭报应,故不可懈怠。
也许有人觉得这只是危言耸听罢了,其实不然。紫霞神君就曾见过有见利思义、见异思迁而背离祖训门规而遭遇横祸者,且报应之速,令人扼腕兴叹。在道门之中,违背祖师宝训门规,视为欺师灭祖。
须知,拜师时神坛前所发过的誓言很可能成为报应的导火线,不可不慎呀。紫霞神君看着自己的徒弟,还是想着,让她不要多管闲事。因为大道难求,王紫玄,是她见过,最有望接近大道,登顶道君之人。
如此好的资质,白白浪费,真的可惜。
王紫玄却没想那么多,她虽然性格活泼,但是对自己师父,是非常尊敬的。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此话一点不假。
在世俗中,那些不孝顺双亲之人多逢坎坷,只可惜很多
人尚不明理,却将父母视为拖累,父母者,天也,不敬天则遭天遣,唯有愚痴之人为之。孝顺师父同理。道门中讲究事师如父母,因而,作为弟子必当谨言慎行、恭敬有加,不可猜忌、戏谑甚至诬蔑师父,否则即是不尊。师父在侧,则弟子当恭恭敬敬。古时拜师,必当与师父同食同住,伺候师父饮食起居,才算尽弟子本分。不与师父同食同宿,也应当根据自身情况孝敬师父,这也是弟子本分。
王紫玄乃是修道人,虽然没有伺候过师父的起居,但是也给她熬过药,炖过汤。
实际上,拜师入道之后,若有条件,在家中或其他场所设坛,每日供奉香花灯果是道教修行人当为之事,若无条件则无妨,但也需定期朝拜、供奉祖师、供养师父及道众,这些都是天经地义的。
因为根据道门的传统,师父一旦接收门徒,即开始为弟子承担相应的冤孽,正如家中孩子犯事则先责罚家长,道理是一样的。因而,这些情况虽然不被弟子重视,但作为师父是最清楚的。
当然,时至今日,师徒亦未必能时时相守于坛前,特别是红尘之中杂务繁多,多不能每日孝敬师父者,人之常情。师父多不图钱财,但弟子须尽孝心。不过,如若这些都做不到,则至少不可对师父心存怨怼甚至恶语相加或诋毁师父,如此则不仁不义,完全没了师徒之情分,不可也。
若非得等师父开始清理门户之际方思悔悟,为时已晚。须知,祖师遗训:“入我龙门者不穷,出我龙门者不富”
王紫玄跟着紫霞神君修道,就好像是鲤鱼,越过了龙门!
修道者,修自身之道也,外不修则内不成,德不积则道不成。事师,徒之责。若不知此种机缘,则不如不修。
两人说了一会话,谢宝树带着自己的刀走出来,刚才的功夫,他已经将体内的剑气,全部消灭。他默默的站在一边,没有说话。
紫霞神君皱了皱眉头,问道:“带我徒儿走,是不是要跟我打声招呼?”
谢宝树有些尴尬,不知道怎么说。
这时,王紫玄已经收拾好东西,说道:“咱们走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