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磨刀》
第(2/3)页
当然,从今天的修士水平来看,他的寿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他像历史上所有位高权重的人一样,有个小小的目标,就是想“再活上千年”,好好享受自己刚打下的江山。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赢政开始积极行动,他派人四处寻找能使人长生不老、延年益寿的办法。这个时候,
有人给他推荐了一些来自齐国的方士,也就是擅长祭拜鬼神、炼丹长生的一群人。据说,他们有让人长生不老的办法。
在古代的华南、华东,有一种观念,人死了以后,死者的灵魂不会消散,它们会生活在生者附近的高山上,尤其是云雾缭绕的山尖。它们时不时还会回到自己的后代身边,看一看后人的生活。比如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人们把自家死者之灵从山顶的云雾世界邀请回来,等节庆欢度结束,再把它们送走。
古代华南一带,都喜欢高山上的悬棺葬。
因为他们觉得,灵魂靠近天边,就能成为仙人。
最初,东边的人们还是能搞清楚的,所谓神仙的世界,就是祖先之灵生活的地方。可西边来的秦始皇不太明白这个道理,也有可能是把这些观念传递给他的滨海人士没表达清楚。
总之,在他成为剑仙的时候,第一次御剑来到遥远的东方,来看大海,一接触到齐国的民间信仰,马上就被“神仙”吸引住了。他把东夷观念中人们死后去往的永恒世界,看成了永世存在的神仙。
把那些死后永垂不朽的祖先,当作真能长生不老的神仙。
方士们告诉秦始皇,神仙和不死灵药在大海里的三座神山上,也就是从《列子》中抠出了蓬莱、方壶、瀛洲的名称,嵌入了这种祖先信仰中。结果,秦始皇信以为真,真的派了一个叫徐福的方士带着一堆童男童女,出海去找神仙了。结果神仙还没找到,始皇帝就赢政就死了。
很想然,方士们把他骗了。
那时候的始皇帝,已经是天下第一大剑仙,境界极高。如果好好修行的话,活上千年,应该不是问题。可是他自己不知道,害怕死亡,于是千辛万苦的想求长生。最后不知怎么回事,正值壮年,就这么死了。
他的死,一直是后世之谜。
当时的方士,也就是现在的练气士。谢宝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真的在修行,但是知道他们的境界,肯定没有始皇帝自己高。可惜了,赢政不愿意相信自己,这才早早驾崩。
跟始皇帝并称的,还有汉武帝。
说来也巧,始皇帝“焚书坑儒”,不喜欢那些读书人,偏爱方士。汉武帝却不一样,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也是儒家,在历史上的高光时刻。
元鼎四年,东醒狮州挖出了一只古鼎,这原本是一件普通宝器事件,可一个那里的修士跑来对汉武帝说:“那是一个冬天,黄帝得到了宝鼎;这是一个冬天,圣上也得到了宝鼎。这不是偶然,这是必然。这是冥冥当中的天意,黄帝早就功德圆满成仙升天了,皇上也应该赴他的后尘成仙才对啊!趁着宝鼎出炉的时候,皇上快快去封禅,禅能通神,神能
通天,天能通仙。通仙便能通一切,就能乐逍遥。”
汉武帝一听,大喜。原来这鼎还有如此作用,不仅能召唤神灵,而且能让帝王升天。于是他直接询问公孙卿该怎么办才能升天成仙。
孙卿只回答了八个字:“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只这八个字,便打动了汉武帝求仙的心。于是,汉武帝忘乎所以地说:“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说完,他任命公孙卿为郎官,负责去嵩山太室山等候迎接自己升天的神仙下降。
谢宝树不明白,有始皇帝赢政在前,为什么后来的这些帝王,一个个的都想求长生不老呢?他问了问苏茶。
苏茶虽然年纪不大,但是颇有慧根,想了一会说道:“因为他们还留恋尘世,或是对这一生的荣华富贵恋恋不舍,或是对这一世的爱恨情仇割舍不下。”
谢宝树点点头,觉得有道理。
若是为了荣华富贵,那真是没意思。若是想陪自己身边的人久一点,倒是可以理解。
这时,一旁的慕容英才插嘴道:“说错啦说错啦,那些个皇帝,怎么可能是为了自己身边的人,才去求长生呢?他们都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能多拥有一段时间的权力。你们还小,不懂的。“
苏茶笑道:“慕容爷爷懂得就是多。”
慕容英才笑道:“小嘴真甜。“
谢宝树微微一i笑,觉得这两人互相吹捧,真是好玩。
苏茶又缠着他讲接下来的事情,谢宝树喝口茶,润了润嗓子,接着给苏茶说那神仙和练气士的故事。
汉武帝的一生,登高封禅做了,出海求仙做了,亭台、宫观更是勒紧裤腰带造了,可除了看到几个可疑的大脚印外,连神仙的影子也没见着,着实做了冤大头,得不偿失。但汉武帝却乐此不疲。
也正因为对求仙的执着,汉武帝在生命即将结束的正月,心有不甘的他最后一次来到东莱。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年迈的他发出了“还想再活五百年”的悲壮之声,然后选择了班师回朝。
是年三月,汉武帝听从大臣的劝谏,悔恨交加,终于醒悟,说了这样一句话:“昔时愚惑,为方士所欺,天下哪有仙人?尽妖妄耳!节食服药,差可少病而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