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9-《平淡为官》


    第(2/3)页

    甚至如今辽国的电力建设都已经开始慢慢追上宋朝了,相比起宋朝的审批复杂,辽国对于电站的审批十分简单,只要有罪基本的施工资格,他们就开始建设,虽然出现事故的比例要比宋朝高得多,但辽国的电力覆盖率确实正在以加速度把宋朝甩在后面。

    这是宋朝的精英们所无法容忍的,电力明明是宋朝开始使用,电磁器也是由宋朝发明的,怎么最后快速普及的却是辽国而不是宋朝,在这一方面输给辽国,这让整个宋朝的精英阶级显然无法容忍,明明他们的手中有更好的技术,有更多的人才,这一点是万万不能输的。

    尤其是对于一些有才之士而言,他们更清楚电力在未来发展中,必然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若是在这个领域输给其他国家,那么宋朝未来就会面临巨大的灾难,所以对于徐宁的改革,他们是举双手赞成的。

    当然,也还有一些活在天国上朝的世界里不愿意出来的人,对于辽国在电站修建数量上超过宋朝这一事实,大肆诋毁,认为辽国修的那些电站根本不是电站,而是爆炸厂,不出一两年就会爆炸,根本就没有什么实用功能,还有的人则认为辽国是在制造假消息,对于这些人徐清也只能无奈。

    就像日不落帝国一样,明明已经是落日余晖,国家日暮的时候了,但整个英国的民众却依旧沉浸在大不列颠的辉煌之中,直到看着自己的殖民地一个个离自己而去,他们才终于意识到,日不落帝国的辉煌时代已经过去,接下来的时代是属于苏美的了。

    当然有识之士不会那么认为,辽国修建的电站虽然质量不好,但通过大量的修建,他们的工程师和科学家就能很快得到修建电站的经验,在下一轮修建中,他们就能将这些电站上的缺点得以补足,将来或许在技术上无法赶超宋朝,但在应用领域上,无疑会实现赶超。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如今许多国家都已经开始在研发专门为电力而使用的机器了,尤其是辽金宋三国,但因为电站始终无法普及,这些机器也只能束之高阁,主要存在与实验室中,但随着辽国的电站开始铺开,那么辽国的这些产品就可以率先实现量产,通过量产,他们就能很快发现这些产品的问题,到时候他们的品牌会率先树立起来,随后这些产品自然会贩卖到宋朝来,到时候宋朝这边还没有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品牌,这些机器又都是在实验室中诞生的,根本无法与经过实践的产品相互抗衡,那么未来电子产品市场,宋朝就会天然落于下风。

    所以对于这一点,徐宁是看的十分重要,在电力市场上,宋朝必须要保证宋朝始终处于第一的位置,这一点绝对不能变,看看欧洲那些国家,为什么凭借这么少的人口可以始终占据发达国家的地位,便是因为三次工业革命,他们都参与其中,也正是因为如此,所有的专业权,科技研究都在前面,这就使得他们的产品可以最早得以完善,从而推广到市场上,从而为自己的国家带来丰厚的利润。

    卖农产品才能赚几个钱,卖一个手提箱的芯片就可以买整整一个货柜的廉价衣服,这就是两者之间的差距,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才能够成为发达国家,而如今宋朝就必须要保住这些工业上十分重要的领域,开放电力市场,这已然是一件十分急迫的事情。

    所以休宁将这四百份申请全部都发回各地,由他们自己来做决断,若是出了事,自然也由当地衙门负责,通过这种方式,来加快这些电站的审批,同时说明,从今以后,三百万伏以下的电站由当地自行解决,不再上报工部,如此一来,民间的资本力量立刻开始一拥而上,显然,他们也能够通过朝廷的这一道命令意识到,电力时代即将到来的场景。

    若不在此时下注,还要等到什么时候,所以一时间原本申请的四百座电站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增加到一千三百座电站,足足三倍的数量,从中就可以看出,宋朝的电力技术并不落后于辽国,在投资热情上更是超过辽国很多,但只是因为宋朝的政府对于这一行实在太过谨慎,害怕广泛修建电站会影响环境,会伤害到周围居住的居民,从而停止了修建的脚步,以至于如今电力发展已经超过四年的时间,但整个宋朝完工投入使用的电站不到二十座,而另一边的辽国投入使用的电站已经超过三十七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