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开战-《平淡为官》


    第(2/3)页

    牛车旁边的护卫看见这两个字,原本按在刀把上的手默默松了开来,那驭手也很快就看见了这几个字,连忙转过身去用手轻轻敲了敲车厢,徐清在车厢中本就睡得不沉,被这一敲,立马从浅眠中惊醒过来,打开车厢的门对着门外的驭手说道:“有什么事?”

    “回禀大人,太平军的人来了。”那驭手恭敬的回答道,在徐清身边久了,谁说话都会变得越来越直来直去,驭手也是如此,话一说话,便转过头去指着那战马所在的位置给徐清看,徐清放眼望去,众多百姓之中,果然有一匹战马正在向他们飞驰而来,徐清赶忙从车厢中走了出来,一旁的驭手立即给徐清让出了位子,然后架势着牛车停在了路边,徐清站在车厢外头,看着远处那太平军的人,心里忽然一紧。

    那太平军的旗子上,赫然插着三根黑色的羽毛,这在秦凤路所代表的含义只有一个,那就是安抚使司加急文书的意思,什么东西能在这个时候让韩琦紧急向整个秦凤路发出文书?

    徐清的心里一抹不安闪过,而那驾着马的士兵此时已经到了徐清的面前,一见徐清,罕见的没有下马行礼,而是直接从胸口前的盔甲中拿出了安抚使司寄来的信,对着徐清大声说道:“知府大人,西夏已在两日前,与我大宋开战,这是文书,请大人细看。”

    “什么,竟然开战了?!”听到这个消息,徐清不自觉的向后倒退了两步,仿佛眼前的士兵就是厄运本人一般,等这股本能退散之后,徐清立马走上前去从士兵的手上抢过了文书,立马打开看了起来。

    文书上的字并不是韩琦的,而下方盖的大印则是安抚使司的,并且还配有其他三位大人的大印,这三位大人分别代表着秦凤路上的其他三套行政体系,这样的一封信到底有多重,徐清很是理解,而这么有分量的一封信,韩琦却没有自己写,他当时到底有多么的匆忙,仅仅从这封信上,徐清就能够看得到。

    信中的内容其实并不复杂,只不过文字中的内容却让徐清有些不寒而栗,根据韩琦所说,此战并非由大宋挑起,而是由西夏国主所挑起的,他精确的抓住了北宋还没有准备好的契机,便将自己的二十五万军队分作三股,分别从西安州、潢州以及环州发动进攻,其中西安州为其主攻的方向,军队大约在十万左右,西夏国主李元昊也在其中,而剩下的十万则分别进攻潢州和环州,三边告急,所以韩琦便写下了这封信,转发给秦凤路所有知府以上的官员。

    看着面前的这封信,徐清的手止不住的颤抖,通过跟韩琦的交流,他很清楚的知道,现在的西北根本还没有做好跟西夏开战的准备,从中原来的禁军最起码还需要半个月的时间才有可能抵达。

    而在物资方面则更是紧缺,若是现在便开战,单单依靠秦凤路的能力,根本就维持不了这么大的军队,旁边的永兴军路则更是不堪,那里的土地从京兆府往上,就都是荒丘沙漠,又或者是高原地带,在这种地方,步兵天然不适合作战,人口也非常稀少,大宋在这些荒凉地区的管控能力,无疑是十分差劲的,要想守住五万大军的进攻,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想要让他们分兵来援救秦凤,徐清的眉毛皱成了一团,这已经是一件不可奢想的事情了。

    事态的发展出乎预料,那位西夏国主的眼光也真是敏锐,正好抓在了这个大宋军队还没有准备好的时间里,便发动了进攻,利用自己骑兵的优势快速确定了自己的主动地位,根据情报所说,潢州此刻已经丢失大半,而西安州则是在苦苦支撑,至于环州,则不太清楚其中明细,不过看文书中的用字,显然安抚使司应该是不太看好的,也就说三路大军,现在李元昊全部占据了上风,这个答案,让徐清顿时紧张了起来。

    而更令他感到错愕的则是韩琦写在文书上最后的一段话,这段话的文笔与之前的所有文字明显不同,看得出来,那就是韩琦的手笔,显然这句话是韩琦写给自己的,而不是写给所有秦凤路上的官员的,在这句话中,韩琦很是明确的表示,西羌见大宋势弱,并没有和大宋一起举兵抵抗西夏,而是和西夏合流,派兵进攻大宋国土了。

    而韩琦之所以敢如此肯定,就是因为在前线的士兵已经亲眼看到了穿着羌族服饰的士兵在西夏的军队之中,如此铁证如山,再加上原本还跟他们保持密切往来的西羌族长,此刻也已经是音信全无,所以根据韩琦的判断,西夏叛变,已经是确信无疑的事情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