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相对论为基础的古典黑洞论告诉我们,这些物质的信息都消失了。” “而量子理论告诉我们,任何物质的基本量子信息都不可能消失。” “所以这两套理论,在黑洞面前又出现了矛盾。引得上世纪科学家们争先恐后的研究。” 话落,陈宇翻到第七页,指着一位照片上的老人“于是,在1972年,其中一位叫做贝肯斯坦的大佬研究黑洞的时候,无意推导出了一个黑洞熵的方程。根据方程式,证明了任意一片空间可容纳的量子信息总量(熵),与这片空间的表面积成正比,这就是著名的贝肯斯坦极限。” “然后一个细思极恐的事情就出现了。空间内能够容纳信息总量的单位不应该是体积吗?怎么就变成表面积了呢?比如一个杯子容纳多少水,应该取决于杯子的体积,而不是杯口的表面积!这是常识。” “一开始贝肯斯坦以为是公式错了,可经过无数次的演算,只有单位是表面积的情况下,公式才能成立。隐晦映射了长、宽、高的所谓三维世界,在量子信息的层面上根本不存在。” “就这样,1972年,人类在不经意间发现了世界可能是二维平面的事实……” 卧槽…… 请把害怕打在公屏上。 刚刚去搜了百度,好像真是这么回事…… 为毛是表面积啊?!难道世界真是二维的? 知道的越多,越发现世界的不合理。 听得一脸懵逼。 如果没有这个公式,人类就算脑洞突破天际,也想不到世界是二维的, 单独一个公式不能说明什么吧?其他证据呢? “面对这么荒谬的结果,科学界开始并不信服。毕竟一个公式并不能证明什么。”陈宇继续翻动书页,找到了霍金的照片“但很快,霍金在发表著名的霍金辐射理论后,也证实了贝肯斯坦极限的正确性。” “就此,在普通人并不太了解的物理界,众多科学家们都开始了心照不宣的研究。对外,政治和媒体宣称是在研究黑洞,对内,大佬们都知道,他们是在揭露骇人听闻的真相。” “这个真相,就是关于世界的二维本质!” 话落,陈宇微顿,整理了一番脑内措辞,直接将手中刊物翻到八十页“1999年,这是个神奇的年份,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家的杰拉德·霍福特率先取得了卓越成果。” “他通过完整的数学公式,表明所有落入黑洞的物质信息,都被印刻在了霍金辐射上。而在辐射蒸发之前,这些信息则是以二维平面的形式,保留在黑洞的事件视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