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其最为鼎盛的时候,甚至达到了每年两百多吨的产量,相当于五六百万两白银了。 而这,还只是倭奴的正常开采而已。等就是奔着银子去的明军夺下这倭地后,不用想也知道,这银产量肯定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什么?一年炼银两三百万两能开采两三百年,那……那算下来岂不是差不多有九…九万……万两了? 根本不知道其实这还是钱宽在悠着说的众臣,一听到每年能开采出两三百万两白银,而且还能连续开采两三百年后,别说那些大老粗武将了,就是一众向来耻于言利的文官们,这会儿也是不由得个个脸红脖粗起来。 开玩笑,且不说这九万万两的天文数字还只是白银,并没有算上黄金,单就那两三百年的开采时间,就足以让任何人动心了。 要知道,自从秦始皇一统华夏以来,两三百年那可是绝大多数王朝的极限寿命了。 而现在只要把这倭地打下来,从理论上来说,至少从财政方面来讲,大明或许已经有了能够跳出这三百年王朝‘周期率’的实力也说不定呢。 而且除了从国家层面上来说,更为现实的是,若是真如钱宽所说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对一众官员们来说那也是有着莫大的好处的。毕竟如今的宝钞,其贬值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所以,刚刚还对征倭之事持反对意见的一众文官,这会儿即便只是从自身利益出发考虑,那也是纷纷暗自动摇了起来。 “呵呵,驸马爷所说皆为一家之言,不知有何为凭?若是果真如此,那倭奴国为何还会如此穷困?” 正当就在一众文官因为倭奴国这数额巨大的白银储量而心神动摇之际,一声轻笑却是突然传入了众人耳中。 不用说,面对钱宽的‘忽悠’,李善长这位功比萧何的韩国公,却是敏锐的抓住了他话语中的‘漏洞’。 开玩笑,倭奴虽然是长得是痤了点儿,但又不是傻子。要是真如钱宽所说,他们又岂会守着白花花的银子受穷? “呃,不错不错,韩国公所言有理!以倭奴之性子,要是倭奴国真有如此多白银,又岂会甘守清贫!” 听到李善长地质疑,原本差点儿就要‘变节’赞同征倭之事的一众文官,这会儿也是瞬间清醒了过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