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陛下,蒙古人当初征倭失败,一是因为选错了时机,把进攻时间选在了多暴风的季节,此所谓‘天不时’; 其二,蒙古人擅长远距离骑射,然其所选登陆之地却是地域狭,根本无法发挥出骑射的威力,此所谓‘地不利’; 其三,蒙古人征伐倭奴兵员来源太过复杂。除了蒙古人、高丽人外,还有大量军心未附的南宋新附军,此正是‘人不和”。有此三条,蒙古人若是不败倒是奇怪了!” 随后,不给文臣们开口的机会,徐达更是三言两语便将当年忽必列东征倭奴失败的原因条理分明的总结了出来。 而有了这精准无比的分析总结,对大明如今的骄兵悍将来说,这征倭还是问题么? “陛下,以我大明之兵精将猛,打个小小倭奴自然是不在话下。只是倭奴国地狭民贫、物产贫瘠,如此鸡肋之地,要之何用?” 随着徐达这‘武功第一人’都出马,原本在出兵倭奴之事上还保持着沉默的李善长,先是对能不能打下倭奴表示了肯定,随后却是话锋一转,从经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委婉的表达了对征倭之事的反对意见。 “呃,这……” 不得不说,能被老朱誉功过萧何之人,李善长的眼光还是十分毒辣的,直接就从收益率上对出兵倭奴的必要性提出了质疑。 这不,面对这一‘鸡肋’评价,即便是徐达等人,这会儿也是不禁有些哑火了。 “呵呵,鸡肋么?驸马你跟诸位臣工说说看,这倭奴国是不是果真如韩国公所说乃是鸡肋之地!” 然而,就在徐达等人为李善长的给出的理由哑火之际,伴随着一声轻笑响起,御座上的老朱却是有些无语望向了朝班中不知何时已经打起了瞌睡的钱宽。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