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五月的辽东,已经没有了多少寒意。 但李世民的心情,却一日比一日悲凉。 倒不是他知道了长安发生的事,而是那座犹如硬骨头一般的安市城,到现在都还没有攻下。 虽然他放弃了绕道平壤的计划,但他也不是没有采取新的办法。 比如李道宗提出的‘筑山法’。 什么是‘筑山法’? 就是在安市城前面,建造一座比安市城还高的土山,然后居高临下的发动攻击。 随后,唐军花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动用了将近五十万人次的劳力,终于筑起了一座比安市城还高的土山。 而安市城,也彻底暴露在了他们眼前。 此时此刻,李世民站在这座土山之上,拿着望远镜,将城内的情况,看得一清二楚,仿佛往日的悲凉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满意的欣喜。 “不错!不错!” 他连着说了两次不错,然后放下望远镜,扭头扫视身后的李道宗、李孝恭、张俭、长孙无忌、孙代音、高突勃等人,笑道:“诸位觉得如何?” “皇上圣明!” 长孙无忌率先开口道:“有了这座土山,安市城指日可破!” “是啊皇上,有了这座土山,安市城的楼房街道就彻底暴露在我们的火炮和投石机的射程范围内了!”李孝恭也笑着附和道。 可想而知,如果不出现意外的话,安市城必然会像辽东城一样,被唐军用火炮和投石机,轮番砸烂。 而安市城的军民,无论怎么顽强,最后也得乖乖地开门投降。 李世民闻言,顿时意气风发:“好!李爱卿此计大妙!” 说着,他又环顾众人,目光灼灼地道:“传令!所有火炮、投石机,即刻移上土山!明日拂晓,总攻!” “遵旨!” 李道宗脸上难掩得色,躬身领命。 李孝恭、张俭等将领也纷纷抱拳,士气高昂。 等目送他们离开之后,李世民又转头看向长孙无忌,笑着道:“无忌,这次我们将会得偿所愿了!” “是啊,终于可以回长安了!” 长孙无忌也露出一副如释重负的表情。 但是,李世民听到他提回长安,莫名地想起了长安的情况,神色凝重地道:“希望一切都安好,恪儿他们也都好好的!” “陛下放心,长安有太子坐镇,一切都将无忧!” “嗯。” 李世民简单地‘嗯’了一声,似乎并不想在这时候提及李承乾,又将目光落在了安市城方向。 此时的安市城,就像一块美味可口的糕点,只等他李世民品尝。 而与此同时,安市城内。 诺大的城主府,此刻充满了压抑的气氛。 身为安市城城主的杨万春,此刻眉头紧锁,仿佛在思考什么难以抉择的事情。 这时,一名安市城将领,率先打破沉默:“城主大人,依我看,唐军的土山已经完成,恐怕很快就要有新的动作了,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当立刻阻止他们!” “怎么阻止?”另一名将领道:“他们修建土山的时候,我们又不是没有阻止过,但每次都被他们打回来了!” “是啊是啊,不好阻止!” “我觉得我们还是应该巩固防守!” “对对对,巩固防守!” 听到麾下将领七嘴八舌的说着,而且说的都是一些无意义的话。 杨万春的眉头皱得越来越高了。 直到门外传来一道禀报声;“城主大人,唐军已经开始动了,恐怕今晚过后就会攻城!” “轰隆!” 此言一出,全场如遭雷击。 杨万春脸色也变了又变,直到他眼神不经意地看向桌上的地图,露出一抹微微讶异的表情。 “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呢!” 仿佛醍醐灌顶一般,杨万春一拍额头,顿时狂喜:“哈哈哈!有主意了!” “什么主意?” 众安市城将领,一头雾水,满脸茫然地看向杨万春。 却听杨万春笑吟吟地道:“今晚,我们要将那座土山毁于一旦!” “这….” 众将立刻震惊,但很快又一阵狂喜。 …… 另一边,唐军营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直到夜色渐浓的时候,安市城方向却死一般沉寂,连日常的巡逻都似乎停止了。 这份异样的安静,让久经沙场的李孝恭皱起了眉头。 却听他沉声道:“陛下,今夜的安市城未免太过安静了,恐防有诈?” “孝恭多虑了!” 李道宗不以为意地道:“此山高逾城墙,我军重器一至,他们已是瓮中之鳖,还能有何作为?不过是坐以待毙罢了。” 李世民略一沉吟。 虽然李孝恭的担忧,不无道理,但破城的诱惑,还是压倒了一切。 却听他不容置疑地道:“道宗说得不错,他们已经翻不起什么大浪了,就按原计划行事!速速移炮!” “诺!” 众将互相对视一眼,异口同声。 很快,沉重的火炮、巨大的投石机部件被士兵们艰难地沿着土山斜坡向上拖拽、组装。 整个晚上,土山可谓人喊马嘶,一片忙碌。 直到子时来临,大部分重器已初步就位,黑洞洞的炮口和巨大的投石机臂杆,在夜色中指向下方的安市城。 然而,就在这时,一阵沉闷、令人心悸的‘咯吱’声突然响起,仿佛巨木在断裂。 负责警戒的校尉猛地趴地倾听,脸色瞬间惨白:“不好!是山体内部!结构要塌!” “什么!?”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