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嗯?” 李世民眼睛大亮。 不知怎么的,他突然觉得这个喷子也不那么可恶了。 却听他笑着道:“那依太子少师之见,该当如何啊?” “回陛下,臣觉得,反对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关键在于,改革的方案!” “魏大人的意思是,先不提出改革,而是先拿出一个正确的方案?”长孙无忌仿佛明白了什么似的,追问道。 魏征看了他一眼,点头道:“是的!” “不是,现在的将领统帅士兵,都有很长时间了,兵将分离还有什么意义?” 左仆射萧瑀站出来质疑道:“难道要减少供应吗?兵将分离,难道就不会影响战斗力吗?” “不不不” 房玄龄闻言,连忙摆手解释道:“这个分离的意思,主要是指平常的训练和战斗分离,我们现在的训练,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大家都差不多,这样的训练,不一定要将军亲自来,但是,领兵打仗,必须得将军来。而我们的将军呢,平时可以只管研究战法,训练士兵,则另有其人。” 说到这里,顿了顿,旋即看了眼沉默不语的李承乾,继续解释道:“而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士兵和将军,都可以适应更多,而不是只认一方。” 听到这话,李承乾瞬间就明白了。 难怪李世民要加快推行军队改革,原来是为了集中军权,杜绝将领带兵造反。 毕竟现在的府兵制度,士兵认的是将军,而不是朝廷。 一旦将军有造反之心,他们可以很快调集麾下的军队。 如果采用兵将分离制度,则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却听长孙无忌又道:“如果采用兵将分离制度,军队供应的问题,就需要降低,比如现在的供应,是战时的状况。可现在没有战争,自然不能跟战时一样了。” “另外!” 侯君集也在这时开口道:“现在的十二卫,以及东宫六率,其实可以不动。把它当作卫士的统管机构。将军们所在的十二卫,包括东宫六大统领,也可以不动。可以作为俸料的寄存机构,同时,十二卫,东宫六率,是将军,统领的晋升序列。各个卫,率之间,可以进行相互的调整补充。” “嗯,侯将军说的不错!” 李世民非常欣赏的朝侯君集点了点头,感慨道:“战争时期,我们采用了很多措施,制度方面,也有许多的例外,比如大行台,我们就设置过好几个,大总管和总管就更多了。” “战争结束以后,我们取消了大行台,后来呢,又取消了总管制度。” “但是,总管制度取消得其实并不彻底,现在的都督制度,其实保留了很多总管的权力。” “陛下所言甚是,臣以为,和平时期,这些总管,肯定没有存在的意义。不仅如此,反过来,还造成了众多的问题,比如罗艺,长乐王这样的反叛。” 房玄龄接口道:“因此,臣有一个想法,适当取消都督州。” “总管制度是典型的战时体制,都督制也是这样。武德年间,是想把几个州多分成几个层次,功劳大的,就可以做都督刺史,可因为有军权,权力太集中了,所以就出现了反叛。” “取消都督制,没有问题。” 魏征点头道:“地方诸州,即使取消了都督制,也可以根据人口,地位,划分不同的等级,便于官员的牵转。因此,取消都督州并不妨碍地方。” “可是.” 侯君集沉吟道:“有些地方很重要,保持适当的军事力量,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扬州,益州,如果没有一点军事力量的话,万一出现紧急情况,要从中央调集军队,恐怕有鞭长莫及之虑!” “另外,边境州,是否可以也做相应的考虑呢?” 长孙无忌插嘴道:“想必大家都清楚,边境,属于动乱频繁之地,如果没有一定的兵力部署,没有适当的威慑,也令人担忧啊!” “可取消都督州,那当地的士兵怎么办呢?”李世民想起什么似的,冷不防的问道。 “这个.” 众臣互相对视一眼,却听房玄龄率先开口道: “回陛下,臣觉得,没必要取消的,我们可以与当地的刺史沟通,成立独立的军事机构,与州刺史平级。有必要取消的,直接将这些士兵安置在地方,分配土地,成为百姓。” “如果能这样,自然很好。” 李世民深意为然地点了点头,笑道:“朝廷因此可以节约一部分不小的开支。” “要是照这个方案执行的话,那军队的改革,不就很容易了吗?”侯君集笑着附和道。 “哈哈哈!” 众臣闻言,轰然大笑。 似乎在为他们的新方案感到满意。 然而,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李承乾,忽地冷笑出声:“是啊!照你们这个方案改革,我大唐不出百余年就亡国了,确实很容易!简直馊易惹!” 哗! 此话一出,全场哗然! 就连李世民都不禁满脸错愕。 因为他们不知道,百余年后的安史之乱,就是从今天这些改革开始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