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 阴妃闻言,顿时语塞。 与此同时,太极殿。 当众臣听闻李世民要将自己的儿子,过继给李元吉,受封李元吉的封地的时候,整个人都惊呆了。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李世民会这样做。 但李承乾却表现得很是淡然。 因为历史上的李世民,确实这样干了。 而且还差点将曹王李明的母亲小杨妃立为了皇后。 那么,他为什么会这样干呢? 很简单的原因就是,为了巩固李唐皇室的江山。 别看他登基之初,大肆削减封王,但他削减的,都是李渊一脉的封王,或者异姓封王。 而他自己的儿子,可是一个也没落下的,全都封了亲王。 那么,他为什么要将自己儿子,过继给李元吉呢?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现在的政治格局。 别看李世民给自己儿子,封了这个王,那个王,但这些封王的封地,大都在世家门阀手中。 也就是说,他儿子的封王,名不副实。 要知道,宗室的封王,如果不能从封地获取收益,就得从宗室的内库里拨款,补助他们。 现在这些封王,年纪还小,不需要太多的补助,可是,他们总有长大的一天。 一旦他们娶妻生子,这种补助将会成倍增长。 结果可以参考明朝的结果。 所以,最好的办法,自然是从封地获取收益。 但刚才已经说了,封地在世家门阀的手中,你想要强行掠夺别人的家产,就得做好跟世家大族开战的准备。 而以大唐目前的政治格局,能这样做吗? 很明显不能。 因为前文说了,大唐的皇帝,不是明、清两朝的皇帝,没有高度的君权集中,是与世家大族共治天下的社会形态。 所以,李世民想要兵不血刃的夺走世家大族的家产,只能从道义上下手。 因为李元吉的封地,本就应该由李元吉的儿子继承,关陇杨氏曾经依附李元吉,自然不会反对李元吉的儿子。 只要占据了这个道义,再收回封地,也就顺理成章了。 其次,在李承乾看来,李世民这样做,也有报复三弟李元吉的意思。 因为李元吉在被杀之前,处处算计李世民,如果李世民不先发制人,除掉李元吉,李世民很有可能会被李元吉算计而死。 所以,李世民报复李元吉,也是很正常的事。 毕竟李世民不是什么高德大贤,他的报复心,一直都很强。 把别人杀了,再占了别人老婆,然后和别人老婆生了个儿子,还把这个儿子过继给他,还要美其名曰的说,免得断了人家的香火。 这种手段,岂是阴狠毒辣等文字能表述得清的? 也难为了李元吉,没有从地下爬起来跟李世民再干一架! 这尼玛的! 真是一位好哥哥! 但是,还有一点李承乾没有搞明白,那就是,为什么李世民将李泰,李恪也召来了。 难不成,李世民也想将李泰,李恪过继给大哥李建成? 这不太可能吧,历史上没这回事啊? 就在李承乾疑惑不解的时候,裴寂突然开口了:“陛下,臣觉得此事不妥!” “是啊陛下!海陵王是反贼,您儿子怎么能过继给他呢?!” “陛下,臣也觉得此事不妥!海陵王的封地,是太上皇让杨氏代管的,没有什么名不正,言不顺之说!” “陛下,臣等附议!” 随着裴寂的话音落下,几名武德老臣纷纷附和。 李世民眉头微皱,正欲开口。 就在这时,左仆射萧瑀站了出来,持笏道:“陛下是打算行分封制吗?” 哗! 全场哗然! 众臣听到萧瑀的话,纷纷惊醒过来,不由满脸诧异的看着李世民。 特别是长孙无忌等关陇贵族,一个个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李世民见状,却没有理他们,而是不置可否地道:“既然左仆射提到了分封制,朕想问问你,周与秦,为何一长一短?” “这” 萧瑀迟疑了一下,若有所思地道:“商纣失道,武王得人心而兴。周与六国和睦共处,秦始皇却挑衅生事,虽得天下却失人心。虽同为暴力夺权,但人心向背决定其国运之长短。” “哈哈哈!” 李世民闻言,忽地仰头大笑,而后满脸戏谑地看着萧瑀,继续道:“萧爱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周以德治国,仁政施天下。秦则相反,以力得天下,却无法以力治天下。夺天下可借武力,治天下则需顺应民心。” 此话一出,众臣面面相觑。 而李承乾则深深的看了眼李二陛下,陷入了沉思。 很明显,李二陛下的心思昭然若揭,他向往周朝八百年国运。 但是,他却没有明说,而是继续试探众臣的想法。 却听他又笑着道:“诸位大臣,朕欲问长治久安之策?你们可有高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