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所以,他们从武德九年到贞观二年初,都是在弘文馆整理文学资料,编纂《贞观大典》的目录,或者时不时跟李世民出谋划策,反正就是没有得到重用。 也就最近这两三个月,因为房玄龄的裁减官吏,他们才被李世民充任到各衙门。 可即使是这样,他们担任的官位也不高。 所以,当许敬宗听到于志宁调任到中书省担任中书侍郎的时候,整个人都不好了。 因为在他看来,自己比于志宁更有资格去中书省。 毕竟自己在隋朝的时候就考中了秀才,他一个靠着父辈余荫才当上县令的人,哪能跟自己比? 自己可是正儿八经,实打实考的科举! 简直岂有此理! 心中很是郁闷,许敬宗对于志宁非常不服,于是冷不防的来了一句:“于大人,听说今年的科举很难,你觉得我们若参加科举,能考上秀才吗?” “这” 于志宁微微一愣,旋即摇了摇头,道:“难说。” “呵!” 许敬宗冷笑一声,正准备在于志宁面前装个逼,忽听不远处传来一道招呼声:“许大人,于大人,你们在聊什么呢?” “哦,孙大人,你怎么来了?我跟许大人在聊科举的事!” “科举?” 孙伏珈闻言,顿时来了兴趣,不由加快几步来到他们身边,笑道:“科举怎么了?” “呃,” 于志宁迟疑了一下,然后看了眼许敬宗,道:“许大人说,今年的科举挺难的,问我和他若参加科举,能不能考上秀才!” “考秀才?” 孙伏珈也愣了一下,旋即看了眼许敬宗,一本正经地点头道:“嗯,是挺难的,我都没考上!” “你看吧,我就说很难吧!连孙大人都没考上!” 许敬宗兴奋的附和了一句。 于志宁满脸古怪的看了他一眼,又看了孙伏珈一眼,二话不说的直接就离开了。 而孙伏珈则笑呵呵地拍了拍许敬宗的肩膀,道:“鸿胪卿在吗?我找他有点事!” “在在在!就在里面!” 许敬宗小鸡啄米似的点了点,然后一脸得意的目送孙伏珈离开,直到孙伏珈消失在自己视线中,才满脸不屑地嘟囔了一句:“一个状元,连秀才都考不上,也不知道怎么被陛下重用的!” 但说完他立马觉得不对劲。 都特么考上状元了,还考个屁的秀才啊?! “他娘的!”许敬宗气得跳脚。 尽管他也不知道自己在气什么。 与此同时,鸿胪卿办公室。 唐俭正在整理各国使者递来的国书,以及需要核实的国外信息,准备向李世民禀报。 这时,门外传来了一道通报声:“唐大人,大理寺丞孙伏珈求见!” “嗯?” 唐俭愣了一下,旋即皱眉道:“让他进来吧!” “是!” 门外应了一声。 很快,孙伏珈就被领进了门。 “下官见过唐大人!” “不用多礼,坐吧!” 唐俭笑着招呼孙伏珈坐了下来,又道:“不知孙大人来鸿胪寺,所为何事啊?” “不瞒唐大人,最近大理寺在查阅卷宗的时候,发现了几起颇为蹊跷的案件,都与番邦异族有关,想请鸿胪寺协助我们调查这些案件!”孙伏珈直奔主题的说道。 唐俭心头一沉,当即端正身形,追问道:“可知是哪个番邦异族?” “倭国人!” 孙伏珈道:“据目击者称,他们看到那些倭国人,总是出现在案发现场,形迹可疑。而且,也有犯人说他们犯案,是受倭国人指使的!” “这” 唐俭沉吟了一下,道:“事关两国邦交,得由陛下定夺。” “那好,我马上去见陛下!” 说着,孙伏珈便准备起身离开。 就在这时,门外再次传来一道禀报声:“唐大人,突厥急报!” “快!快拿过来!” 唐俭听到突厥急报,连忙招呼人送了进来。 很快,他就得知了突厥那边的情况,不由满脸诧异,随即朝孙伏珈道:“我们一起去见陛下吧!” “好!” 孙伏珈应了一声,直接就跟唐俭出了办公室。 与此同时,上驷院。 这里是专门给唐朝皇帝养马的地方。 因为李家天下是从马上得来的天下,所以,无论是李渊,还是李世民,都喜欢围猎。 而唐朝将近三百年的历史,历经二十一位皇帝,李渊和李世民这对父子,是围猎次数最多的皇帝。 但众所周知的是,围猎,并不是随便拉着几个人去猎场,就算围猎的。 往往皇帝围猎,耗费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都是非常巨大的。甚至对百姓的农田庄稼,也会有不少的破坏。 因此,大多数时候,皇帝围猎都会遭到诤臣的反对。 可有一种情况除外。 比如诤臣不在的时候。 而大唐最有名,也最有杀伤力的诤臣,非魏征莫属。 但偏偏就是这么一位诤臣,他回河北老家祭祖了。 所以,李世民心情大好,直接就带着文武大臣,跑到上驷院挑选围猎用的马匹了。 “哈哈哈!朕的青骓,朕的拳毛騧,朕的白蹄乌,朕想死你们了,你们是不是也在想朕啊!” 开心的大笑着,李世民熟练的翻身上马,在原地遛了两圈,随即朝身旁的文武大臣道:“房玄龄,侯君集,你们也挑选一两匹,随朕去围猎!” “谢陛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