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书同文-《明朝败家子》
            
            
            
                
    第(3/3)页
    刘瑾:“……”
    卧槽……自己的爹和叔伯们,真厉害。
    他唯一庆幸的是,自己认了一个爷爷,否则,若和这么一群人为敌,真的会被碾的连骨头都剩不下了。
    好可怕!
    真是让人胆颤。
    可此时,刘瑾心里生出的,却是满满的幸福感。
    就如后世,某些人所说的小确幸一般。
    开心!
    …………
    真腊国很快就稳定了下来。
    西山钱庄一开业,便立即人满为患。
    人们恨不得立即将旧币,迅速的换来宝钞。
    宝钞的信用,寻常人可能不知道,可是真腊的商贾,却是或多或少有耳闻的。
    有了商贾带头,甚至许多商户直接在铺子前,挂出了招牌,只收宝钞时,这宝钞在此时,推行的极快,犹如瘟疫一般,迅速的蔓延。
    许多真腊的百姓,将无数的破铜烂铁,换来了一张张的纸。
    虽然兑换的价码,使许多人的身家,缩水了不少。
    可对他们而言,能够渡过眼前的危机,就足以让他们心满意足了。
    紧接着,真腊国发出了王诏,所有的叛军,立即放下武器,可以既往不咎。
    与此同时,虽是国库枯竭,可真腊国终究还是从西山钱庄借贷了一笔银子,发放了军饷,军心开始稳住。预备平叛的军马,也已开始磨刀霍霍。
    一切……都在向好的情况发展。
    新学的儒生们,开始四处纵横,安抚饥民,同时,也招降了不少的叛军。
    更多的人,却还沉浸在学习之中。
    宝钞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都是陌生的。
    而这精美的宝钞上,那栩栩如生的人,他们需要学会辨认,十两银子是什么样子,五两银子上头的头像该是谁,或者是一两,五钱……一钱。
    唯有学到了各个钞种的不同,才能保证自己在交易时,不会遭人欺骗。
    他们努力的区分着不同的汉字,哪怕是再穷乡僻壤,再不识字的人,也将这,当作了头等大事。
    尤其是听说,在有些地方,某些不法之徒,居然拿着一钱银子的宝钞,诈称为一两四处欺诈,这消息一出,就更加令人不得不防范了。
    人们拼命的进行区分,生怕错过一个细节。
    这一个个方块组成的文字,也渐渐开始耳熟能详。
    至少……绝大多数人,首先需要明白的就是一件事……
    那便是,正面是一个穿着蟒袍的年轻人,这就是一钱,但凡是长这样的家伙,它不值钱!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