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赵都安好奇道:“陛下以为不妥?臣不该做此事?” 徐贞观与他对坐,板着脸,盯着他,深深吸了口气,才正色道: “永嘉知府等臣子,面对叛军,仍忠于朝廷,朕也很是感动,也愿意全力营救他们出来。但……也要看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她情绪有些不好,自然不是生赵都安的气,而是担忧。 就如赵都安潜伏进永嘉前,再三保证,绝不涉险,结果仍旧拿自己的命,拿五军营佯攻,如此大动干戈,只为营救一群地方官员…… “你的命,比他们的命更重要。” 徐贞观平静地说道: “如此不智的决定,不像是你以往的风格。” 贞宝慎言……你这话多少有点政治不正确了啊……也就是封建时代保护了你……赵都安吐槽,但心中依旧流淌过一股暖流。 他微笑着说: “陛下也知道,这不是臣的风格?臣可从不是什么好人,更不是为了救一些地方官,宁肯劳动三军,以身犯险的人啊。” 徐贞观愣了下,她素白的脸蛋上怒火稍稍减弱,狐疑道: “你不是为了救人?那何必大动干戈?总不会只是要试探赵师雄的武力吧?” 赵都安镇定自若道: “试探此人的修为,只是目的之一,而且是次要目的。 云浮叛军,首领看似是慕王,但实际上,真正有威胁的,反而是这个赵师雄。 因此,摸清楚他个人的武力,的确很重要,就如今夜的试探,臣就猜测,此人哪怕不是‘半步天人’,也只怕有了近似的战力,这意味着,任何针对此人的刺杀都毫无意义。” 徐贞观没吭声,等他继续说出下文。 赵都安顿了顿,笑容有些狡黠地说: “不过,臣真正的目的既非救人,也非试探他,甚至也不是刺杀王琦等人,削弱叛军的实力。而是……‘分化’。” “分化?”徐贞观一怔。 “没错,或者说是‘离间’更恰当些。” 灯光下,赵都安虚幻的身影忽然透出高深莫测的意味,他说道: “臣上次就与陛下说过,云浮叛军内,存在两个势力集团,分别是慕王府与西南边军。 当面对朝廷时,二者立场一致,极难对付,但若能分化两大集团,令慕王徐敬瑭与赵师雄离心,互相猜忌,甚至反目…… 那轻则,云浮叛军无法有余力支援靖王,重则,二虎相争,云浮叛军内部垮塌,我们坐山观虎斗,不用废一兵一卒,就可夺回半个淮水!” 离间徐敬瑭和赵师雄? ……徐贞观眼神严肃起来: “这个策略,朝中并非无人想到,但实施起来极难。 慕王的确不完全信任赵师雄,最前线安排的将领是苏澹就可见一斑,永嘉城内,叛军中安插大量的‘监军’也是体现。 这谁都知道,但谋反乃是杀头的罪名,二者如今同在一条船上,慕王不会因为一点捕风捉影的消息就撤掉赵师雄,后者亦然。” 离间计而已,朝中大臣又不傻,岂会想不到? 只是太难做到。 赵都安淡淡道: “陛下所言极是,此事极难,二者不可能轻易反目,所以,才要一点点攻破,需要更多的手段和时间。 臣潜伏入永嘉,做的一切事,都只是为了在赵师雄和徐敬瑭二人的信任堤坝上,钻出几个小口子而已。” 他有些狡黠地说: “陛下觉得,当身处后方的徐敬瑭得知,永嘉城内,大批监军被杀,永嘉知府等囚犯被救走,而与赵师雄禽兽交战的臣也安然无恙逃离……这些消息后,徐敬瑭会怎么想?” 慕王作何想? 徐贞观回想了下对这个名皇叔的印象,沉吟道: “徐敬瑭此人,对外一直是豪迈、喜结交英豪、读书人的形象,因此在云浮的名声颇为不错。 但朕记得,前些年,先帝还在时,某次年节,诸王齐聚京城,宴会后,太子皇兄曾酒后私下与朕说,徐敬瑭内心刚愎自用,生性多疑,与外表迥异。” 顿了顿,她道: “朕知道你的意思,你想说,徐敬瑭或许会怀疑赵师雄是否故意‘放水’,以此对他起疑。但这还不够。” 赵都安微笑点头: “只是这样,的确不够。但若除此之外,徐敬瑭接到绣衣直指的汇报,得知赵师雄暗中与朝廷接触呢?” 平地起惊雷! 徐贞观愕然地看着他,脱口道: “你要用绣衣直指传递假消息?” 她知道,赵都安不久前策反了一名绣衣使聂玉蓉。 若启用聂玉蓉,传递假消息给徐敬瑭…… “不,这样不行,徐敬瑭不是蠢人。不可能偏听偏信一个绣衣直指的话,肯定会用各种手段核实,到时候,不光那个聂玉蓉会暴露,徐敬瑭也会知道这一切都是离间计,而愈发相信赵师雄。” 女帝摇头,否定了这个猜测。 她认为这个计划不够缜密,漏洞太大。 然而赵都安的下一句话,却令她变了脸色。 只听赵都安幽幽道: “谁说要传递假消息?如果……赵师雄私下暗通朝廷的消息是……真的呢?” 第(3/3)页